close

  IMG_9429  

 

   相片中的孩子正在上體育課,那是我去年底還在國中代課時,趁著上課空檔拍下的。

   看操場上的孩子個個活潑,開心的在操場上玩耍,就像孩子說的:「我喜歡上學!」這是每個孩子得標準答案,因為這裡有很多朋友可以一起聊天、玩耍,若不來上學,哪裡可以找到那麼多的玩伴?

 

一、學生喜歡上學  

  

   不是嗎?因國民教育普及的關係,這個年紀的孩子都送到學校讀書,不來學校的孩子就交不到朋友,所以每個孩子的心聲都是:「喜歡上學!」

   可喜歡上學並不等於喜歡上課,這是兩回事,而且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!

   除了相片中的體育課、下課以外,同學的上課情緒、學習態度普遍低落。

   或許我只是一個短期代課老師?上課沒有嚴格執行管教?上課的內容不夠精彩?這些都可能是孩子上課無精打彩的原因,可經過14個工作天,三年級班每班約12堂課的上課經驗,我發現孩子上課提不起勁,還有更深層的問題存在。

 

二、結構性的問題暫且不表

  

   如大家所周知的,台東偏鄉這裡和台灣其它各地的偏鄉一樣,都存在諸多結構上的問題,諸如隔代教養、家庭重組、單親等弱勢家庭;且台東這裡又有一半以上的原住民,原住民家庭普遍不太認同、重視漢人的學校教育…基本上,如上家庭、部落都是在都市、工商業至上的主流系統發展中,被邊緣化的一群,而他們的孩子也很自然的在制式教育中邊緣化了。

   如上結構性的問題,不是這裡要討論的,並不是我不懂,而是我個人無能為力的,既然無能為力就暫且不表。

   所以我試圖將焦距縮小到教學現場來說,我代課的部份是社會科的公民,以9年級的課程來說,剛好談到跟未來工作,諸如比較利益、貿易、家庭經濟、投資等跟個人比較相關的主題。

 

三、學生不喜歡上課

  

   通常上課鈴響後,學生才跚跚走進課堂,近5分鐘同學才能依序就座,稍微安靜下來。這是正常的情況。

   當然我也想嚴格一點教訓他們,可我不想教上課氣氛弄得有點嚴肅、不開心,完整的一堂課45分鐘,現在只剩40分鐘。

   開始上課就會碰到一些問題,譬如,有些學生口裡會含著棒棒糖;有些學生上課會說話,甚至聊起天來,有時興起時聲音還比我大聲,一不小心就會牽動其他學生的笑聲;有些學生逕看著自己的書,而且是光怪陸離的書……

   這些問題剛開始我都會好言相勸,可防不勝防,此起彼落的,很快的我發現,去處理這些事的時間,加上處理彼此的情緒,又佔了15分鐘左右。所以我講課的時間只剩下25分鐘。

   很快的我默示同學,只要不妨礙到上課秩序,就安靜的做你們的事。

   做這個決定是因為,我必須顧及想上課的學生,我不能因為不想上課的學生而影響到想上課的學生,結果呢?

   新的問題出現了,諸如,居然有學生上課時公然躺下去,問他理由,他居然回說:「我又沒妨礙其他人!」還讓我一時不知如何以對;也有學生上到一半突然間開門外出;也有趴著桌子睡到一半,招呼也沒打就走出課堂洗臉,走進教室也沒打招乎,問他也不回應。

 

四、我的回應與抉擇

  

   若是回到當年可以體罰的時代,學生絕對不敢像現在這樣,若然,至少想上課的學生還是不會受影響。

   這些問題層出不窮,不管我採取什麼方法,能上課的時間頂多只有25分鐘。

   碰到這些事說不會影響我心情是騙人的,即使目前的我,對偏鄉弱勢的孩子有極大的熱情。

   也因此,我專心在課堂上對不超過半數的學生上課,且儘量用我過去二、三十年商場的經驗、理論,深入簡出的解說課文。暫且不理會其他不想上課的學生,當然,他們隨時傳來的吵雜聲也會不斷的干擾上課的品質。

   談到課堂上的知識,可以感覺學生的漠然,更不要說有反應、回饋,只有幾次問到學生的性向、未來的就業或工讀經驗,才會有稀稀落落而且很簡單的回應。

   大部份的時候都是我在唱獨角戲,缺少了互動,我很難將焦距調到讓學生聽得懂又有興趣;這個年紀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異性交友、電動玩具、光怪陸離的故事書等,可這又不是我上課的主題,所以我也不該在課堂上提起。

   上課的氛圍常是暮氣沉沉的,這常常難倒我這個熱情的代課老師。

   偶而我會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唸課文,學生唸錯字糾正後,還是唸錯;唸書時可以感覺到,學生唸書的溫度很低,也可以說,和書之間有很大的疏離感。

   代課之後我才懂得,為什麼學生會說:「喜歡上學,不喜歡上課」的緣由。

 

五、搶救教育現場的急迫性

  

   如上我描訴述諸多上課的實況,重點不在於數落學生的不是,與此相對的,我想藉此與關心教育的人探討,如何能馬上補救這些被教育體制邊緣化、以及未來即將可能被教育體制邊緣化的孩子。

   我推敲學生不喜歡上課的原因很多,而且時間可能很久了,甚至從小學開始就慢慢形成。

   從我代課的經驗我發現,對台東偏鄉的學生來說,課本內容對他們來說過於艱澀,有一種讓他們構不上的感覺,既然構不上,就只好找其它的樂子,惡性循環下就根本放棄書本,另謀出路。

   偏偏學科掛帥的台灣,技職教育不受重視又處於弱勢,技職教育的主導者又是文憑的擁有者,可以想見技職教育先天不良、後天失調的後果,真是不堪設想!

 

六、讀書以外也有出路

  

   我代課的經驗是,這些孩子多半已放棄課堂上的學習了,很多學生數學、英文的學習,從國一甚至小學始,就被這些學科邊緣化了,成績不好的他們,老早就帶著一顆心遠離課堂、放棄課本,到放棄學習,放棄自己的夢想。

  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實況,它存在於台東的偏鄉,我相信它也存在於台灣各地的偏鄉。

   就好像我每堂課都會跟學生提到的,讀書有出路,做其它事也會有出路,正所謂「行行出狀元」。

   可除了讀好書成績會好外,還有什麼出路呢?

   就大部份9年級的學生而言,除了少數父母親是穩定的受薪階級、自耕農外,多數的學生,還跟父母或祖父母同住的,很多是打零工或領政府補助的,受限於父母及地域性的眼光,他們很難思想到出路、或根本不想…

   我在台上講到讀書以外的出路時,特別注意台下的眼神,多是茫茫然沒有共鳴的樣子…,頂多或只是心裡納悶著:「好心的老師來鼓勵我們罷了?」

 

七、偏鄉被學科掛帥的教育體制邊緣化

  

   想到這些孩子,我就想到這些被學校教育邊緣化的孩子,原來這些教科書是為台北市為首的這些精英寫的(或說這些精英,不論你編寫什麼教材,他們都能輕易應付的),可卻用在偏鄉這些孩子,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?他們慢慢跟不上進度,也因此澆熄他們的學習動機、摧毀他們原本有機會良好的學習態度。

   目前很急迫的是,必須馬上有人去陪著這些孩子,先放下學校的教科書,帶孩子去做各方面的嘗試,用這些孩子懂得的語言和他們對話,探索他們的性向,觸動他們的學習動機,或閱讀些他們有興趣的好書、或學習技術工藝,撿回他們遺失的信心,重建良好的學習態度…

   做了就有希望,再不做整個社會就又會多了一些準邊緣人。

   就這個層次的問題,原本我應寄望於學校的校長、老師,畢竟老師是現場的教育執行者,站在第一線面對學生,可以最清楚掌握學生的實況。

 

八、誰來搶救偏鄉的教育

  

   成天和學生面對面,上課內容深淺與否?適性與否?很容易對焦,進而貼近學生的心思,觸動學生學習的動機、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、幫助學生建立自信……,我相信有些校長、老師已如此的忙於教學現場,且心力交悴……

   但,另方面我也很難完全寄望於學校的校長、老師,事實上,校長有國家教育政策要執行,老師也有上級規定的教育內容要貫測、執行,他們是負責教育現場的第一線人員,可同時也是教育官僚體系的末梢,他們宛如教育工廠的品管員,當然執行著上級交待的命令,不斷的以不能因地、因時制宜的教材,去篩選他們所要的產品,而隨意糟塌、丟棄所謂的不良品。

   這樣說對老師、學生都有些慘不忍睹,可我在台東偏鄉親身經歷的教育現場就是如此,我不知道,台灣其它各地偏鄉的教育問題是不是也類似?

   我絕對相信一些有良心的老師,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,並儘可能的一方面應付上級的要求;另方面想盡辦法重建孩子的自信。

 

九、捨我其誰?祈神帶領!

  

   就教育現場來說,雖說老師宛如教育工廠的品管員,但他們也是教育內容的提供者,藉著與學生第一線的接觸,老師是最有可能幫助孩子發展性向、調整良好學習態度、重建孩子自信的關鍵人物。

   在期待現存老師的努力外,我自己也很想找機會,去學校代課,在教學現場接觸孩子,陪伴這些孩子去建立人生中的第一個自信。

   祈神帶領我的下一步,因祂的旨意,不是我的想法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hch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